首页 > 法治纵横 > 法治焦点

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问题与挑战

2017-09-26 A- A+

  两类农民最想退地

  屏锦镇万年村是梁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村,共有3003亩耕地,流转面积2720亩,流转率达90%,49个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着该村大部分耕地,该村80%-9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30%的劳动力去县外打工,不少进城农户愿意退地。礼让镇川西村是另一试点村,共有1180户农户,第一次摸底就有300多户愿意退出承包地,农户退地意愿强烈。调查发现,两类人最想退地。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类是进城站稳脚跟的农民,他们在城镇买了房,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种地又苦又累,风险大效益差,这辈子都不想种了,不如退了,得点现钱。”川西村9组53岁的吴建平道出了这类人的心声。吴建平做家具销售生意多年,在镇上购买了300平方米的门市房,他家已经12年不种地,4.56亩承包地让别人免费耕种。村里推行承包地退出试验后,他第一个赶回来申请退地。

  同组的王元伟今年45岁,已在广东做了20年木工,月收入1万元以上。他算了一笔账:他家7.17亩承包地已经出租7年,一年租金不到5000元,租金有一搭没一搭。退出承包地可以得到10万元补偿款,若买年利率6%的理财产品,年收入6000元。“我既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一次性退出更划算。”王元伟这样说。

  另一类人则是上了年纪,想退出承包地后,进城与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子女团聚、安享晚年的农民。

  川西村冯辉禄今年60岁,一直在外打工,已20多年不种地,大儿子在福建厦门开公司,二儿子在广东中山上班,他和老伴年纪大了就随儿子们生活。前不久,冯辉禄专程回村办理“退地”,退出6.42亩承包地可以拿到近9万元的退地补偿,他家很乐意。

  当然,上述两类人也可选择把地出租收租金,但不时有租地老板履约不力让坐收租金“泡汤”。2014年,川西村九组95%的耕地都以每亩300公斤稻谷的折价流转给大户种莲藕和水稻。当年,大户按时足额付了租金,但去年莲藕价格暴跌,导致去年的租金至今还有近一半没付,今年的租金更不见踪影。

  “农民永久退地后,能直接变现为进城资本金;又不失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能享受分红,他们当然愿意退地。”川西村党支部书记何继龙分析道,如果退地能换取城镇职工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90%的农户都愿意退。

  今年五月初,川西村九组的7户农民获得退地资格,总面积超过28亩,退地农民每亩地获得1.4万元补偿。9月初,第二批8户农民也已经通过审核,签订了协议。

  如今,该组选择整户退出全部承包地的方式,已退出82.12亩承包地。

 

  六项设计稳慎退地

  在蟠龙镇义和村一组,农业经营大户首小江向记者详解了他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六步走”:“第一步,社集体召开成员代表会议,形成决议,明确‘退地’方式,达成补偿标准,为‘退地’奠定基础;第二步,农民向社集体提出申请,自愿退出承包地,交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第三步,我以‘农迁农’的方式,将户口从梁平县金带镇仁和村迁到义和村,经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表决后成为本集体成员;第四步,我将补偿价款交付给社集体,社集体再交给退地农民;第五步,集体将土地发包给我经营;第六步,双方持相关材料,到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机关进行登记,报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经过这六个环节,我才顺利拿到了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这意味着,农户的“退地”获得了法律意义上的确认,经营大户获得了相关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退地”的结果,让当事各方皆大欢喜。对于20户农民来说,他们平均每户的土地不到3亩,如果自己种,一年纯收入很难超过3000元,而退地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是种地收入的好几倍。况且,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未务农,这笔上万元的补偿堪称“天上掉馅饼”。而且,这20户农民并不认为吃“馅饼”会透支未来:他们都在城镇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根本就没想再从这片土地中找饭吃”,退地不会影响他们的生存。

  首小江也认为,这种方式对自己更有利。他说:“渔业投资规模大,还要配套仓储和管理用房,一期投资就要300多万元。以前我也打算租地,但担心农民中途变卦,现在农民完全退出土地,由我承接过来,就可以放心投入,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由此,“退地”摆脱了此前“流转”时“农民怕老板跑路,老板怕农民反悔”的困境。而义和村一组因为拥有那湾神奇的山泉水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补偿远高于同期国家征地补偿标准。

  更多的受让承接主体表示,与集体直接签订长期土地转让合同后,他们不再担心农户临时反悔,也不受家庭承包期限制,农业规模经营更加稳定,可以更加放心地投资土地和农业,更加踏实地发展设施农业,购买大型农业机械,与农业科研机构进行长期协作。

  试点中,根据农户和用地主体双方的需要,梁平县探索了两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承包地退出模式。一是“部分退出、进退联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先由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对某一地块的使用意向,经集体和承包户同意后,再由三方议定退出补偿标准、集体与承包户的收益分配、各方权利义务等。用地主体支付租金后,在合同期内获得该地块的经营权。义和村一组正是这种退地模式,万年村也主要是这种模式。二是“整体退出、集中使用”模式。这种模式要求退地农户必须以户为单位,整体放弃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向退地农户支付补偿后,农户彻底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通过“小并大、零拼整”的方式,将农户退出的承包地集中连片和土地整治后,统一对外出租或重新发包。川西村就以这种模式为主。

  针对试点中存在农民对退地补偿期望值较高,退地农民后续保障难,退出地块小而散、管理利用难,退地补偿周转金额度大、资金筹措难等问题,为保证改革平稳推进,县里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在6个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谁能退地?整户退出须同时满足有稳定城镇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经济来源两个条件。川西村九组开始有21户农民提出退地申请,经村、组审核,最终只有15户符合条件。

  怎么退地?须依次经过农民自愿申请、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公示15天、签订协议、上级备案、注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有示范文本。

  价格怎么形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地类、地块位置,综合考虑本轮土地承包期(至2027年止)剩余年限、年均土地流转收益和长久不变等因素综合确定退地价格,并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同期国家征地的土地补偿标准。这是因为退地补偿金需由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太高了将有损没退地农民的利益,并给以后国家征地带来阻力;太低了又损害了退地农民利益。川西村九组召开了4次村民户代表会,确定价格为每亩1.4万元。

  补偿金哪儿来?采取集体经济组织自筹、银行融资,县、乡镇财政借支的办法,在乡镇建退地补偿周转资金池,全部用于支付退地补偿款。退出土地的每年经营收益优先归还周转金,归还完后再作为社集体经济组织收益。2016年,梁平县为承包地退出试点安排了160万元周转资金。

  退地如何利用?农民退出的地一般小而散,必须通过互换、入股土地合作社等方式将退出的地集中到一块,再通过公开招标、竞价的方式将退出土地发包或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川西村九组开会决定,若今年业主不再经营,将租地还给村民时,将采取“小并大、零拼整”的办法进行调整,使15户、82.12亩退出土地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以方便耕作和管理。

  退地农民如何保障?通过对退地农民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促进有劳力的退地农民就业,增加退地农民收入,并引导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退地改革中,我们始终严把‘农民自愿、农地农用、封闭运行’原则,严守农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不鼓励、不反对农民退地,只为农民多提供一种实现其财产权的选择。”梁平县农村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冉懋国说。

  三个问题亟待完善

  退地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梁平县尝试退地的先行者合兴镇护城村一组,采用“先定下家、整社退地、统一转租”的模式,让这片土地和农民都获得了新生。以前,村民们沿着土路挑粪去浇树,一个来回要1个多小时;而今,这个“中国名柚园”所在地铺设了输水管道,两三分钟就能搞定。

  然而,种种成绩的背后,有三个问题亟待完善。

  首先,养老问题农民最关注。

  国家征用农地时,为保障农民生存,会有较为完善的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保障政策。但目前针对自愿退地的农民,尚未出台相关配套社会保障政策。现有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每月养老金大多不足100元,距真正解决退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还有不小差距。

  采访中,基层干部和退地农民迫切希望国家出台农民自愿退地养老保险,以有效保障农民退地后的基本生活,减少改革风险。

  其次,退地周转金成退地改革的最大瓶颈。

  “川西村九组退地的15户农民共需要周转资金110多万元,然而由于前期只筹集到40万元,只好分成两批来退。”采访中,何继龙道出了分批退地的原因,“每亩1.4万元的退地补偿金,若按现在每年每亩700多一点的租金收入,需近20年才能收回。加上退地农民普遍要求一次性支付退地补偿金,在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要满足和顺应农民的退地需求,周转金面临着较大的筹措和资金平衡压力。”

  该组第一批退地者为城镇房产证上有申请人名字的农民,共7户28.03亩。

  冯辉禄被列为第二批。他外出打工挣钱,已有20多年没摸过锄头下过地。“我这次回村,就是专门处理退地的事,但因为房产证上是儿子的名字、没我的名字,就被安排到下一批,等着心里好着急。”

  “退地周转金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冉懋国告诉记者,目前梁平县正在积极进行探索。

  一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银行贷款解决。由国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由财政予以贴息贴费和提供适当的补贴。

  二是采取市场化手段,由退地承接业主来提供退地补偿金。即采用“退地+流转”模式,首先对有退地和流转意愿的农民进行摸底调查,农户向组集体经济组织分别填交自愿退地申请书和土地流转委托书;集体经济组织汇总后,召开社员大会,把这些地有意识地集中在一块,再通过各级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公开发布信息,招引业主利用退出地修建农业设施等高投入固定设施,利用流转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形成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业主介入后,就能为组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全部或部分退地补偿金,大大减轻周转资金压力,同时也解决了退地利用问题,发挥其最大价值。首小江在拿到土地承包权之前即先将补偿款交付给了村社集体。[!--empirenews.page--]

  最后,国家明确的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到底是多久?是干部和村民的最大困惑。

  2027年梁平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承包地是否会重新发包?这直接牵涉到退地补偿金的计算。如果到期后重新发包,川西村9组的每亩1.4万元的价格或许就显得比较高,因为距2027年只剩11年,若按如今每年每亩300公斤的稻谷折价计算,应为0.8万元左右。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不断突破束缚迎接挑战。尽管退地改革面临重重困难,推进过程也如履薄冰,但梁平的探索或将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加快城镇化提供新的模式和路径。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