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从滴滴下架事件看构建去中心化网络的重要性

审查滴滴的来龙去脉


  7月2日,国家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事件的“主人公”滴滴出行,是全国最大的O2O出行平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并各自进行自己的各种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2日文件的目的是“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并依据《国安法》对滴滴出行公司进行安全审查。可以看出,国家安全部门对滴滴的此次审查远超以往的一般审查事件,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于是,到了7月4日,相关部门在调查后,发布了新的通告,称“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下架,说明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各种“国家层级泄漏”的猜测是否能被验证,尚且不说。根据这两则公告,坐实了滴滴出行APP确实存在非法用户数据采集,及非法数据使用。

  一时间,数据隐私、信息泄漏等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违规收集和使用客户数据的APP又岂止滴滴一家?”有人发问。诚然,在偌大的中心化网络协议之下,滴滴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岌岌可危的个人隐私该怎么守护?

  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将整个人类社会带进了全新的数据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行轨迹、学习工作等行为数据都成为了互联网大数据引擎的一部分。

  中心化服务厂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相结合,为人们营造出无限便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中心化网络协议HTTP主导下无穷无尽的隐私与数据泄露。

  如果有人问你,生活的便利与个人隐私安全你选择哪一个?很多人会斩钉截铁地回答选择个人隐私。

  李彦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用安全换取效率。”

  其实他错了!或者他“故意”这样说的。不管是谁,换取便利换取安全的大前提是个人隐私数据得到充分保护与安全存储。然而,总有公司或个人为了蝇头小利,视正义法制如无物,不惜以身试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岌岌可危的个人信息?大数据该怎么被合理合法地存储及调用呢?

  说到底还是中心化网络模式的“体质”问题,无法根本性改变。HTTP网络协议下,我们将全部数据存储在特定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里面,本身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我们作为数据的主人,却实际上不享有对数据的控制权及收益权。

  数据被用于何处?被多少机构调用与何种交易?某些机构用了我们数据获得多少利润?我们一概不知。那么,究竟该怎么守护岌岌可危的个人隐私?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或是技术“良药”

  HTTP是基于主干网络中心化运行的机制,在 HTTP协议中,我们上传到 HTTP网络的数据大部分都存储在中心化数据库中,如阿里云、华为云、谷歌云等。

  而IPFS是一个点到点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协议,每个 IPFS节点可以连接数百个节点。与此同时,已连接的节点又通过数百个节点相互链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超大网络。它没有中心化服务器。

  IPFS借助于其激励层Filecoin的区块链特性,不单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存储,还使得数据存储不可篡改。

  在IPFS&Filecoin网络中,用户上传的数据会被切割成多份并分别加密存储于全球不同的网络节点中。存储内容将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并且拥有单一的哈希密码以此来保证数据安全。

  而作为运营服务商,只能获取到平台算法对数据计算的结果,而不能得到数据本身。没有用户授权谁也别想动里面的数据。如此一来,个人的数据安全问题应该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显而易见的是,服役超过30年的HTTP网络协议,现在已经力不从心。在此协议下的网络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而IPFS借助于其区块链激励层Filecoin的东风将补充,甚至或取代当下HTTP网络,成为WEB 3.0的网络基础。


目录 下一篇:滴滴“蹊跷”的上市背后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