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滴滴“蹊跷”的上市背后

审查滴滴的来龙去脉


  滴滴这次确实摊上大事了。这次,也许老天都帮不了他了。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在公示中特别提到“防范风险扩大”措辞用语,也就是说滴滴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国家安全风险。而网信办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在紧急止损。

  7月4日,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全部下架。

  通报显示,之所以下架这些APP,都是因为“经检测核实”,“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也就是说,至少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上,已经实锤了。同时,大家也纷纷猜测,滴滴为了“闪电”上市,可能已经将审计底稿全部上交美国证监会SEC。当然,把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的城市测绘数据、个人信息提供给美国是否属实,还需要等待网信办审核结果。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次事件的严重性,我们先来一起理顺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01中美经济战早已展开

  实际上,9年前,中国证监会CRSC就上市公司审计底稿这一问题硬刚美国证监会SEC。

  2012年5月9日,美国证监会SEC对德勤上海发起诉讼,严厉指控其拒交中国企业的审计底稿,严重违反了美国证券法。SEC声称,如果德勤上海拒不执行,将面临被SEC取消执业权利的处罚。

  6月20日,路透社报道,美国证监会SEC正式要求四大会计事务所,必须向其提交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随后,四大之一的普华永道紧接着也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多次收到了SEC提交中概股审计底稿的正式和非正式要求,压力巨大。

  从事后结果来看,中国证监会CRSC顶住了压力,而且态度非常强硬:“宁愿付出中概股连续2年不赴美上市的代价,也绝不允许SEC拿走一份审计底稿。”

  当然,此次事件并没有就此完结。SEC为此一直和CRSC暗中角力。但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始终没能往前多走一步。这也成为了SEC对华最大的心结。

  那么,为什么审计底稿那么重要?

  简单的说,审计底稿是一家公司所有数据的纸质存在。这里面包含所有用户数据、产品数据、所有会议记录、所有往来文件。甚至历年来的e-mail都不能幸免。再者,能否去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是各行业的翘楚,甚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企。可以想象一下,一旦美国通过SEC拿到赴美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就相当于中国被剥了精光,哪还有什么秘密而言?

  正因为如此,对会计事务所而言,严格保密就是其业务重中之重。一旦泄密,不仅信誉直接破产还会承担严重的连带责任。所以,很多会计事务所会再保密期满时,对审计底稿进行销毁。

  即使这样,还是有办法可以调走查阅审计底稿的:第一、法院、检察院及国家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理了必要手续。第二、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委派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所以,SEC一直在寻找机会,通过第一条规定,要求四大会计事务所提交中概股企业的审计底稿。

  这次,滴滴可能就是他们的最大目标。

  02蹊跷的上市

  2021年6月2日,滴滴正式提交赴美上市招股书,滴滴正式开启赴美上市流程。

  2020年6月25日,确定募资规模及定价区间,6月28日,获得10倍超额认购。提前完成40亿美元募资目标,结束招股。

  2021年6月30日,市值4000亿的巨无霸公司-滴滴正式在美上市。

  滴滴这次上市静悄悄的,没有媒体发布会、没有上市敲钟仪式、官网没有任何公告、网上没有任何报道、员工没有发任何朋友圈。甚至在微博上都没有上热搜。处处都透漏着诡异。这是一家超级独角兽公司正常的上市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市的前一天,新浪微博CEO王高飞成为滴滴的独立董事。

  为什么要把微博单独提出来?这是因为,滴滴在7月1日上市后,微博就一直处于静默状态,关于滴滴的热搜,一个都没有。直到7月2日,随着网信办针对滴滴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热度实在盖不住了。微博的热搜才出现在滴滴的身影。

  这已经不是微博第一次干这样的事了。2020年6月10日,网信办已经针对阿里蒋凡事件对微博进行过约谈。

  但是,“资本能否控制媒体?”这个问题再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从阿里蒋凡事件及香港苹果日报事件,国家已经吃过太多的亏,现在官方对此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此问题,我就不再展开,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针对此问题做视频为大家介绍。

  03被资本绑架的滴滴

  滴滴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资本操控企业完美案例。可以说,滴滴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滴滴从2012年成立,已经进行23次融资,短短9年时间,已经烧光了1500多亿,但依然亏损。滴滴是一家靠资本快速扩张起来的企业,对于资本,它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滴滴再不上市,可能这些资本永远都没有上岸的机会了。资本的忧虑,也体现在这次“蹊跷”上市的集体行动上。本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场景,最后却变成“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在2014年之前,滴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内的VC。不过,2015年开始,外国资本进场并加大对滴滴的投入。2016年5月,苹果投资10亿美元是当年最大笔投资。同时,一个叫“阿德里安·佩里察”作为苹果投资滴滴的代表,在滴滴担任独立董事。阿德里安加入苹果之前,曾在高盛集团工作过八年,之前就职于德勤咨询公司。他还曾服役于美国陆军,担任过军官。

  2017年之后,软银就是最大的投资者,前后共投资了120亿美金。因此,软银成为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21.5%。在完成上市后,软银持股比例也仍然高达20.1%。目前遭受审查的滴滴股价一直徘徊在12美元左右,这也是软银的生命线。近年不顺的软银想在滴滴身上复制阿里的千倍投资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能否全身而退都可能是个未知数。

  滴滴第一大股东是软银,第二大股东是优步。2016年滴滴和优步合并,看似是滴滴收购优步,并且双方是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并使用和延续滴滴的品牌,但从股东结构看,滴滴早就把优步的股份抛售干净,而优步仍然持有滴滴12%的股份,身为第二大股东。对于滴滴和优步的故事,我会另作视频进行讲解。滴滴的管理层所有股份加起来也才10.5%的持股比例,但基于同股不同权的规则,管理层拥有20.1%的投票权,仍然可以控制滴滴,并掌管滴滴日常运营事务。

  而这些大股东要想套现退出,那就只有上市一条路了。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这次滴滴的闪电上市,是背后资本孤注一掷的结果。当然,这些资本也一定预料到了所承担的后果。

  04滴滴背后的数据安全危机

  滴滴的数据涵盖了中国城乡高精测绘数据、个人信息等数据。2017年,滴滴强制上线了“桔视”,行车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这又收集到了个人的影像数据。2020年10月,在桔视上线3周年之后,滴滴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柴华,在中国测绘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滴滴地图基础数据准确率已经超过95%,而且每天新增轨迹数据超108TB。这些轨迹数据和场景,具备海量、连续、高质量的特点。此外,5.5亿乘客,每天还会上报数十万量级的路况事件。1000多万滴滴车辆,每天通过桔视,成为滴滴的街景实时测绘车。一旦这些数据被泄漏,可想而知,会对我们的国家安全造成多大的危机?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让使用互联网服务必将面临的两难处境:如果平台方不需要承担责任,就势必增加各种风险;而如果让平台承担更多的责任,就势必交出更多隐私。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滴滴事件也将带来深刻反思:未来即使用户交出更多数据,储存数据的服务器,也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部门监管。类似滴滴的平台,以后可以收集这些数据。但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发生,他们将没有权限去获得这些数据。

  对于滴滴,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彻底的倒闭。相关的责任人接受法律制裁。滴滴的倒掉,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影响。因为滴滴的可替代性非常强。但这件事的影响不能仅仅是如此。资本绑架企业,资本无国界,但资本家有国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目录 下一篇:万物互联时代来临,深度解析滴滴事件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