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第一百三十一条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


  【 条文主旨 】

  本条是关于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 原则的规定。

  【 条文理解 】 — 、本条的立法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公民的权利意识空前增长, 但法律意识,尤其是义务和责任意识淡薄,通常只看到行为自由的 一 面,忽视了责任自负的 一 面。于己有利就强调契约必须遵守,于己不 利就视契约为 一 张废纸。实践中, 一 部分人将自己的权利绝对化,无 视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比如,合同履行过程中,有的当事人契约意识 淡漠。有购房人因房价下跌而要求开发商退房,甚至打砸售楼处;也 有开发商因房价上涨自我举报无证卖房意欲毁约以谋求超过合同履行 利益以外的高额利润;有高档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收取了高 额的物业费,但却不能提供与收费标准相匹配的服务;有的小区业主 在公共场所跳广场舞深夜扰民。 又比如,在诉讼过程中,有的当事人只要求享有诉讼权利,不履 行诉讼义务。案件执行过程中,有的债务人明明具有履行能力却故意 逃避执行,成为 “ 老赖 ” 后还频频进行高消费。还比如,部分市场主 体对市场风险和自身责任没有充分预判,从事高杠杆经营, 一 旦经营 失败就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上述行为严重影响了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良性发展,不利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民法典》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要适应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特征。诚信是民法的基 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和引领诚实信 用、契约严守的精神,在民法中有必要专门就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 相统 一 原则作出规定。因此,本条保留了《民法总则》的规定,充分 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二、本条规定与权利本位的关系

  本条规定与民法权利本位的理念并不冲突。对于权利本位的价值 和意义需要辩证、历史地看待。从西方近现代民法发展的历史背景 看,权利本位虽是私法的基本原则,但其价值功能却体现在公法上, 是民权对皇权、教权胜利成果的法律确定,其精神实质是反对特权。 在私法范围内,由于民事主体具有互换性,同 一 民事主体既可能成为 债权人也可能成为债务人,既可能成为侵权人也可能成为被侵权人, 某 一 民事主体的权利往往体现为其他民事主体的义务。因此,单纯在 私法范围内谈权利本位或义务本位并无意义。权利本位体现了近代私 法的理念和性格,是相对于欧洲封建法制而言的,将其作为时代精神 来理解或许比作为民法的固有原则来理解更为准确。①

  ① 谢勇:《电子交易中的合同法规则》,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48、49页。

  在民法体系内部,不宜单纯强调权利本位,而应关注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辩证统 一 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在民法中,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 一 个不 可分割的统 一 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它们是相互 关联、对立统 一 的。在民事关系中,没有民事义务的履行和民事责任 的承担,民事权利的保障就没有现实基础,就可能是 一 句空话。 理解权利义务相统 一 的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 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意思自治是指 民事主体自主作出民事行为,自主处分民事权利,自主设立、变更、 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不受他人干涉。意思自治是民法最重要的基本原 则之 一 ,是近现代民法的基石。意思自治包括两个方面: 一 是自己意 思,即民事主体作出意思表示应是完全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思,在作出 意思表示时是自由,是自我意志的实现;二是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 依自己意思作出表示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强调权利与义务相 统 一 ,就是既要看到意思自治中自己意思的 一 面,又要看到自己责任 的 一 面,使意思自治这 一 民法基本理念在人民群众的观念中扎下根 来,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2. 确立权利义务相统 一 的原则是对宪法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我 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 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在法律体系的等级中具有最高的法律位 阶,作为部门法的民法必须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体现宪法精神,因此, 在《民法典》中规定权利义务相 一 致的原则,是对宪法的贯彻落实。

  3. 确立权利义务相统 一 的原则有利于保障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 和社会的安全与秩序。权利义务相统 一 即意味着权利义务主体地位必 须平等,如果允许某 一 部分主体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权利义务 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就会出现,民事主体的合法 权益、社会的安定和谐稳定将难以保障。由此可见,要维护民事主体 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定与秩序,就必须维护好权利义务关系的平 衡,确保权利义务相统 一 。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 、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具体的法律关系来确定

  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 是宣示性原则,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义务,应 当承担何种义务,在什么条件下承担义务都需要视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定。在某 一 法律关系中,可能 一 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另 一 方当事人 只承担义务。例如,在单务合同中, 一 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另 一 方当 事人只承担义务。但 一 方当事人权利的享有以另 一 方当事人义务的承 担为前提,因此,强调民事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 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 某些特定主体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不完全对等

  某些特殊的民事主体,因其意思能力和责任能力的限制,为保护 其利益,民法允许其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存在差异。比如,民 法中通常都会认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享有 一 定 “ 特 权 ” 的,其享有权利的能力与承担义务的能力并不对等,因此,产生 的负担由社会成员承担。权利能力与义务能力并非完全 一 回事。自然 人的权利能力平等、主体资格平等,但承担义务的能力未必平等。① 从社会整体来看,某 一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享有须以其他民事主体民 事义务的履行为前提。

  三、 要注意区分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和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行为

  当事人是否应当履行义务,应于何种情况下履行义务,均应根据 具体的法律关系来确定。如果 一 方当事人拒绝对方关于履行义务的请 求,是在行使请求权,不存在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或不安抗辩权等 权利,就不属于违反本条规定的行为。只有在应当履行义务而拒不履 行义务时,才属于本条规范的对象。

  ① 谢勇:《论电子合同主体的缔约能力》,载《法律适用》2013年第24期。


目录 下一篇: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