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动员城市人口下乡 *

建国以后重要文献档案(1961年)


  ( 一 九六 一 年五月三十 一 日)

  陈 云

  我谈谈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下乡的问题。 为什么要精减职工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呢? 今天是五月三十 一 日,再过 一 个月这个粮食年度就结束 了。如果将农村的情况估计 一 下,我认为这个年度比上个年度 要好 一 点。这个年度内,党中央和毛主席抓了 " 十二条 " 。随 后又有 " 六十条 " 。农村的情况逐渐好转。这次会议进 一 步解 决了 一 些政策问题,我看下 一 年度会比今年更好些。农业是会 增产的,增产的速度也许不是很高,但无论如何是会增产的, 因为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 农村的情况好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也在好转。但 是 . 班在看。国家堂握的粮食。明年度将比今年度还要紧张, 因为库存减少了。假如今年度各省、自治区上缴的公购粮有 一 百 一 十六亿斤,明年度可能下降为八十四亿斤。为什么呢? 今年度各地上缴的粮食能达到 一 百 一 十六亿斤,是因为挖了 一 部分库存,而明年度就没有什么库存好挖了。

  要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粮食紧张问题,有四条∶

  一 、继续调整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这就是贯彻执行 " 十二条 " 和 " 六十条 " ,再加这次会议定的四条(调查研 究、群众路线、退赔、平反与处罚)。这是重要的。政策问题 不解决,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其他的措施再多,农业生 产也上不去。

  二、工业要大力支援农业。这 一 条也很重要。但是因为化 肥、拖拉机、排灌机械等不可能 一 下子增产很多,所以这 一 措 施不是短时间可以见效的。

  三、进口粮食。进口粮食很有必要,但从目前情况看,超 过 一 百亿斤有困难,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外汇,也没有那么大的 运输力量。

  四、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减少城市粮食的销量。

  以上四条,第 一 条是根本的,第二三两条有时间和数量的 限制,第四条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非采取不可。 现在的问题,实质是这样∶城市人口如果不下乡,就只 好再挖农民的口粮。现在全国在讨论贯彻 " 十二条 " 和 " 六十 条 " ,但是,如果粮食征购任务不减少, " 十二条 " 和 " 六十 条 " 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因为农民最后还是要看我们征购多 少。如果征购数量还是那么多,农民还是吃不饱,那末,他们 的积极性仍然不会高。所以,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 一 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 一 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 一 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 路。 城市人口下乡,为什么必要呢?我们从历史上看 一 看就会 懂得。建国以来,出现过四次粮食供应比较严重的紧张状况。

  这四次当中,有三次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过多产生的,也就是 说,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当时商品粮食负担的可能。还有 一 次是由于工作上的失误造成的。下面说 一 说这四次紧张的具体 情况。

  第 一 次是 一 九五三年。这年十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在这以前,是依靠公粮过日子,每年征三百亿斤至四百亿斤公 粮,就可以稳定市场。 一 九五三年国家征的公粮加上买农民的 余粮,共八百三十亿斤,还不能保证市场的供应。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 一 九五二年上半年城市人口不过六千 一 百万。从 下半年起,准备实行第 一 个五年计划,政府的机构扩大了,基 建队伍和企业职工都增加了,到 一 九五三年城市人口就增加到 七千八百万, 一 下子增加了 一 千七百万人。这样,再靠农民缴 公粮和卖余粮来维持市场供应就不行了。

  第二次是 一 九五四年。这 一 年闹了大水灾,粮食减产。 那年冬天粮食工作上(首先是我)有错误,购的多了,比上 一 年多购了七十亿斤,使征购总数达到了九百零二忆斤。 一 是灾 荒、二是工作上的错误,结果搞得 一 九五五年上半年 " 家家谈 粮食,户户谈统购 " 。

  第三次是 一 九五七年。这次粮食供应紧张没有表面化, 要对统计数字仔细分析 一 下,才能看得出来,就是粮食库存减 少了。 一 九五四年和 一 九五五年,粮食库存都是增加的。由于 一 九五六年城市人口增加过多,到 一 九五七年六月底,库存粮 食从原来的四百二十七亿斤,下降到三百六十四亿斤,减少 六十三亿斤,其原因是征购的粮食数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城市 人口的规模了。当时这个问题没有表面化,是因为那时库存粮 食比较多。

  第四次是从 一 九五九年开始, 一 直到现在。这两年征 购得多,但是销售得更多。这 一 时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从 一 九五七年的九千九百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 一 亿三千万 人。这样,就使粮食库存连年下降,到今年六月底可能下降到 一 百四十八亿斤,其中陈粮只有 一 百零 一 亿斤。 由此可见,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这已经有了几次 教训。 当然,应该承认,动员城市人口下乡是 一 件很困难的工 作。人已经来了,在城市里生活比农村好得多,再动员他们回 去是很不容易的,搞不好要 " 打扁担 " 。我们要承认这 一 困 难。 那末,不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行不行呢?不行。因为那样就 会产生 一 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第 一 ,会把粮食高产的队、社、县、专区和省的积极性 打下去。城市人口不下去,那么多人吃饭,势必向农村多要粮 食。向灾区要吗?灾区没有,只能向高产的省、专区和县要, 向高产的社、队要。向他们多要,实际上是 一 个很大的平均主 义。高产了不能多吃,只给留三百斤原粮, 一 年还可以,长期 下去就不行。像黑龙江、杭嘉湖等商品粮产区,如果长期吃粮 标准很低,他们增产的积极性就没有了,高产区会变成低产 区。全国高产县并不多,浙江省有二十三个县,担负了全省征 购粮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四。江苏省苏州专区六个县,征购十二 亿斤稻谷,上缴中央和供应南京市的粮食,主要靠这个专区。 把这些高产地区的积极性打下去。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非堂不 利。

  第二,牲口要继续大量死亡。饲料粮留的少(大牲口八十 斤,猪六十斤),牲口和人争粮,牲口是争不赢的,人会把饲 料粮拿来吃掉,牲口势必继续大量死亡,这对农业的损失就太 大了。因为现在农业生产主要还是靠畜力和粪肥,而不是靠机 械和化肥。

  第三,经济作物产量要继续下降。我们向农村征购的粮食 多,销售的粮食少,农民吃不饱,管你棉花不棉花,管你发多少布票,为了吃饭,就会挤掉经济作物。要不挤经济作物,就 得给粮食。比如说,要山东恢复种花生的面积并不困难,只要 给五亿斤粮食,并且规定适当的价格,就可以了。不然的话, 你说种经济作物是 " 政治任务 " ,农民就在地头上种 一 点,中 间还是种粮食。这样,不仅城市市场不好维持,对整个农业的 发展也很不利。你拿了农民的粮食,把什么东西给农民呢?老 是给他高级糖果总不行吧,他还要穿衣服。所以,经济作物继 续下降对于人民生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利。

  第四,粮食进口要增加。城市人口不下乡, 一 年要进口 一 百亿斤粮食,这个负担很重。我们前些年是出口粮食,外汇 主要用来进口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现在,要把很大 一 部分外汇用在买粮食上,势必削减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 的进口,这就要大大影响国家工业建设。 总之,如果不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就会发生上述种种困 难。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 会好转。所以,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 业,让农村。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城市人口过多有 困难,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也有困难。从全局来看,这两方面的 困难相比,还是城市人口过多的困难更严重。我们只能走动员 城市人口下乡这条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全局,并且保证 农业生产的恢复。 动员大批城市人口下乡,要有很大的决心。影响我们下这 种决心的,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 是对农业恢复快慢的估计。如果认为农业可能很快恢 复,人们就会说,既然很快就恢复了,何必动员城市人口下 乡,多此 一 举呢?对于恢复农业生产的问题,周总理已经作了 分析,认为不能很快。农业生产即使恢复到 一 九五七年以前的水平,粮食供应依然不能维持,至少要达到 一 九五八年的水平 才行。要达到 一 九五八年的水平,即使从今年起每年增产两百 亿斤到三百亿斤粮食,也要三四年。增产的手段,包括化胞、 排灌机械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 一 下子增加很多?这个问题周 总理也讲过了,我也摸了 一 下,不可能。所以,摆在我们面前 的问题是,让很多人在城里吃着饭等待农业的发展呢,还是现 在就下去?我看不能等待,应该现在就下去。

  二是怕影响工业生产。动员城市人口下乡,T业生产是不 是会受很大影响?我看,会有点影响,但是不会大。不减人, 工业生产也上不去,减了人,可能反而有好处。例如,今年煤 炭、钢铁的生产,应该说我们是很努力了,但 一 月到五月,就 是上不去。原材料不够是很大的问题。棉花少了,许多纺织厂 就要停工。煤炭上不去,许多钢铁厂要停工。钢铁少了,许多 机械工厂要停工。建筑材料和设备少了,许多基本建设项目也 要停工。这说明,工业生产上得去上不去,目前不在于人多人 少的问题。我也想过,停工待料、生产上不去这种现象,是不 是到今年十二月三十 一 日就可以结束,从明年 一 月 一 日起就大 为改观?我看也不是这样。不能设想工业生产的困难局面 一 下 子就可以好转。 现在先举煤炭生产的例子。去年做计划,规定今年第 一 季度日产原煤六十五万吨,第二季度七十万吨,第三季度 八十五万吨。我曾经估计,二月份可能达到六十万吨、三月 十五日以后可能达到六十五万吨。但是,现在是五月底,日产 只有五十三万吨多 一 点。煤炭上不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找 煤炭部的几个同志谈过,也跟地方的 一 些同志谈过。他们告诉 我,煤炭生产上不去,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 是开采与后备 力量比例失调;二是大量设备失修, " 带病 " 运转;三是工人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不够;四是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需要调 整。这许多实际问题都必须解决,如果不解决,即使在两个月 内把整风搞好了,产量也还是上不去。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不是很快可以办到的。 说到煤炭的后备力量,前后、左右、上下都有问题。前 后的问题,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掘进量要超过开采量,而现在 则是相反,掘进没有后备力量。左右的问题,就是同时开几个 巷道,这个巷道开完了,可以马上转到另外的巷道;如果这个 巷道发生了事故。能够马上转到另外的巷道。现在的情况是 . 左面开来,右面没有准备新巷道。或者准备的很少。上下的问 题,就是在开采上 一 层的时候,要为开采下 一 层做准备,以便 这 一 层采完了,能够紧接着采下 一 层。老井向下延伸。开新井 来代替采完了的老井,都可以叫上下。

  现在的问题是只顾眼 前,在 一 个水平上开采,不顾长远,不预作准备。这里说的前 后问题,两三个月可以解决;左右问题,五六个月可以解决; 上下向题,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至于现在煤炭工业中前后、 左右、上下的问题各有多少,我还没有细摸。但是今后几个 月,煤炭产量肯定上升不了很多,弄不好还会下降。这里还没 有谈设备失修及其他影响生产的问题。 再看铁矿石的开采。这几年搞钢铁,主要搞了冶炼,没 有很好注意铁矿的开采,也没有注意轧钢设备的制造。因为钢 材少,制造的矿山设备也少,铁矿开采的机械化跟不上,开采 方式很落后。冶金工业部系统,小土群矿山跟大洋群矿山大概 各占 一 半。铁矿开采的机械化问题是很不容易解决的。过去我 们搞小土群,用手工开采,搞了 一 点露头的矿石。现在露头矿 开采完了,要采地下的。就要有基本建设,安装抽水、通风、 提升等设备。过去铁矿石的运输,多半是靠人力,工具只有手推车。

  现在再要那样多人搞运输是不行的,这就要把手工劳动 变成机械化作业。还有 一 个问题就是贫矿要变富矿。现在是含 铁量百分之三十的矿石也好,百分之四十的矿石也好、统统都 用,费煤很多。要提高炉料的含铁量、就得把矿石磨碎,进行 磁选,然后烧结成富矿。这样 一 个由露头变地下,由手工变机 械,由贫矿变富矿的过程,即把小土群变成小洋群,没有三年 时间是不行的。 修铁路运矿石,也是个大问题。所谓开矿,无非是搬石 头。光靠手推车推,那是不行的,势必要修铁路。离南京二十 里有 一 个牛首山铁矿,是个很小的矿,就有 一 千三百工人,其 中 一 千工人是在搬石头。河北龙烟铁矿年产二百九十万吨矿 石,矿下的铁轨就有三十万米。建设 一 个机械化的矿山,是要 很长时间的。 此外,解决炼焦问题也需要 一 个时间。现在许多炼焦厂没 有经过洗煤就炼焦,或者是用土法炼焦,用煤多,质量差。要 洗煤,要把土法炼焦变为洋法,就要增加很多设备。 如果煤搞不了很多、钢铁搞不了很多那末,轻工业生产 也好,重工业生产也好,基本建设也好,都上不去。

  这几年, 全国职工总共增加了二千五百多万人。新增加的,第 一 位是基 本建设部门,增加了四百二十多万人;第二位是机械工业,增 加了三百二十万人。如果钢铁工业上不去,基本建设也搞不 了很多,其他部门没有原材料也难以有大的发展,生产企业和 基建单位都不会有很多的活好做。我们又不能靠进口原材料, 因为外汇买了粮食,所剩不多。从这几个方面看起来,我以为 要调整工业也不是今年 一 年的事。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 一 种情 况,就是有人无事做。纺织工业已经停了五百万纱锭,工人吃 了饭无事做。食品工业三年来增加了五十五万人,可谓少矣,但也是很多人没事做。所以,动员大批工人下去摘农业,并不 妨碍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也不妨碍工业改造和矿山改造。将 来农村情况好转了,农民能够负担那么多粮食了,那时候再 说嘛。 三年来我们招收职工二千五百多万人,使城市人口增加 到 一 亿三千万,现在看来,并不恰当。当时我们没有经验,而 且把粮食产量估高了,认为工厂多搞 一 些,小 一 点土 一 点的也 好,即使用人很多,只要把东西搞出来就好,就是这样招了很 多人。采取手工或者半手工、半机械的方法来摘工业,可不可 以呢? 只要粮食能充分供应,在某 一 个时候,在 一 定的范围内 并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讲究经济效果。现在的情况却不是 这样,粮食并不够,工业摊子铺得太大,用人又太多,人浮于 事。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有人说,工人下乡,也 一 样要吃饭,不在这里吃。就要在 那里吃。其实在城市吃饭和在乡下吃饭大不 一 样。究竟差别有 多大?我看相当大。工人头 一 年下去,每人每年 一 般可以少供 应 一 百五十斤粮食,下去 一 千万人就是十五亿斤,两千万人就 是三十亿斤。这是第 一 年的差别。更显著的差别还在第二年。 原来家在农村的工人回了老家,原来家在城市的工人到农村安 家落户,参加集体生产和分配了,加上自留地有收成了,他们 就不要国家供应粮食了。

  这样,下乡 一 千万人就可以少供应粮 食四十五亿斤,两千万人就是九十亿斤。 工人回乡会不会没有事情做?我看不会。农村里可做的事 情很多,他东搞 一 点,西搞 一 点,总会生产 一 些东西出来。搞 一 点能够出口的东西也是可能的。农业的基本建设要做的事情 也很多,如平整土地、修渠挖沟,加上精耕细作等等,总可以 多增产 一 些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 上面的情况都说明,要下决心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个决 心早下比晚下好。我看,凡是近三年从农村来的, 一 般地都要 动员他们回去。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当然,全部回去可能会 有困难,但大多数要回去。至于原来城市里的小商小贩以及资 本家,就不必动员他们下乡了。只要我们工作做得好,精减职 .工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样 一 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肯定是会收 到显著的效果的。

  根据《陈云文选》第三卷刊印


目录 下一篇:中国在联合国只能有 一 个代表 *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