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加速发展氮肥工业 (1)

建国以后重要文献档案(1961年)


  ( 一 九六 一 年五月十六日)

  陈 云

  中央已经决定把加速发展氮肥工业列为工业支援农业的重 要任务之 一 。 为着实现这个重要任务,当前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决 定。第 一 个问题,氮肥厂的规模是摘小型的,还是搞大型的? 第二个问题,氮肥厂建设的部署,是把现在已经铺开的十几个 点全部列人年度计划齐头并进,还是集中力量分批进行,每年 建成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 今年四月四日到十日,在陈云同志召集的、中央化肥小 组 一 些同志参加的杭州座谈会上,对这两个问题以及有关的重 要工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 一 致的意见。我们认为,在 一 九六二年到 一 九六四年这三年内,氮肥厂的规模应该摘大 型的,建设的部署应该是集中力量,每年建成年产二十万到 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选择,而不做另外的选择呢?现在 向中央报告 一 下我们讨论的意见。

  关于氮肥厂的规模问题。

  一 九五九年和 一 九六○年在化工部的技术指导下,开始 建设了 一 批年产八百吨和年产二千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到 一 九六O年底,年产八百吨的厂已经建成投产二十多个,其中 五个生产比较正常;年产二千吨的厂已经建成投产七个,其中 三个生产比较正常。当时曾经设想大量地、普遍地建设小型氮 肥厂、是因为考虑到;小型氯肥厂需要的重要材料比较少,设 备制造比较容易,省属机械厂就可以承担制造任务;适合农村 分散的条件,易于满足各地方对氮肥的普遍需要,有利于调动 各级地方以至某些人民公社发展化肥的积极性,建设的时间 短,发展快。经过 一 年来实践的检验,证明这种设想是缺乏充 分根据的。 从最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八个生产比较正常的小型 氮肥厂,由于设备的质量不好,技术操作很难掌握,事故比较 多,现在生产也还不稳定,实际产量还未达到设计要求,而且 原料和动力的消耗都很大。总之,小型氮肥厂的建设和生产, 在技术上还没有过关。要完全过关,还得作很大的努力,需要 一 定的时间。 与小氮肥厂相反,年产二万五千吨或五万吨合成氨的大 型氮肥厂,不论建设和生产,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这样的大 型厂现在全国共有六个,分别设在大连、南京、吉林、兰州、 太原、成都。这些大厂都已经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生产 . 而目 一 直很正常。

  建设这类大型厂所需要的各种主要设备和配套设 备,除个别以外,现在国内已经试制成功,并且正式生产。到 一 九六 一 年底,可以争取制成三套年产二万五千吨合成氨所需 要的设备。 同时,大型氮肥厂可以节约劳动力,可以集中使用技术力 量,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在这些方面。大型厂比小型厂 都要优越。 至于大型厂和中型厂的比较,后者在技术上也不如前者成 熟。年产 一 万吨合成氨的中型厂, 一 九五九年底在北京建成并投入生产,但是直到现在,生产还不稳定,产量并没有达到设 计要求。特别是由于氨加工的技术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氨的损 耗比较大,而且成品容易分解,不易保存,因此,目前不能大 量推广。 当然。小型氮肥厂有它的优点。但是,由于小型厂技术上 还没有完全过关,还要继续试验,不断改进。在没有完全过关 以前,不应该大量地、普遍地建设。 建设大型氮肥厂,年产五万吨的, 一 种是分两期建成, 每期二万五千吨;另 一 种是 一 次建成。年产二万五千吨的厂和 五万吨的厂,建设的时间都是二年到二年半。年产五万吨的厂 一 次建成,比第 一 期先建成二万五千吨,材料和设备只多三分 之 一 ,比同时建设两个二万五千吨的厂则少用三分之 一 。为了 节约材料、设备,集中使用技术力量,争取时间,今后应该使 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厂 一 次建成,既不要分作两期去建设。也 不要分为两个厂去建设。 今后三年内,发展氮肥工业的计划安排,应是分年分批建 设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大型氮脱厂。 在研究氮肥厂规模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氮肥的品种问题也 进行了 一 些调查和研究。由于硫酸的资源和产量的限制,在某 些地区硫酸根还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现在和将来都不宜于过多 地生产硫酸铵。目前碳酸氢铵和尿素还在小规模试生产阶段, 也不能大量推广。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两三年内应该主要 生产硝酸铵。

  关于氮肥厂建设的部署问题。

  一 九五八年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开始了十几个大型氮肥厂 的建设。由于布点多,材料和设备供应不足,到现在还没有建 成 一 个。这些项日,大部分没有列人今年的计划,不能继续建设。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尽可能加快氮 肥工业的发展。对于这 一 点,大家的认识都是 一 致的。问题 是,在氮肥厂的建设部署上,多大的规模才既是积极的,又是 可靠的。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的建设,从开工到建成,约需二 年到二年半。鉴于过去搞多了都完不成的教训,我们认为,从 一 九六二年到 一 九六四年这三年内,以分别建成四个到五个年 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厂为合适。具体说来, 一 九六二年除了完成 上年国家计划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外,开始新建四个; 一 九六三 年在完成 一 九六二年建设的四个厂的同时,开始新建五个;同 样, 一 九六四年要完成这五个厂的建设,同时再开始新建五 个。这样,从 一 九六三年起,每年建设的规模,包括续建和新 建的在内,共有八个到十个厂、即每年共有四十万吨到五十万 吨规模的合成氨厂的建设同时交错进行。每年建设完工并投人 生产的合成氨厂,共有生产能力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吨。如果 正常地进行生产,每年就可以生产四十多万吨到五十多万吨 的硝酸铵( 一 吨合成氨可以制成二吨多硝酸铵),即相当于 八十万吨到 一 百万吨的硫酸铵( 一 吨合戒氨可以制成近四吨硫 酸铵)。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每年增加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吨合成 氨的生产能力,规模已经是很大的了。

  一 九五O年到 一 九六 ○年十 一 年中,共建成合成氨的生产能力五十 一 万吨。其 中, 一 九五O年到 一 九五七年增加十四万五千吨,平均每年 一 万八千吨; 一 九五八年到 一 九六O年增加三十六万五千吨, 乎均每年十二万二千吨,而今后几年,每年将增加二十万到 二十五万吨,等于过去十 一 年每年平均增长量的四到五倍。同 解放前比较,更不可同日而语(解放前合成氨最高的生产能力 是五万吨)。 今后三年氮肥建设的规模能不能更大 一 些呢?在目前条件 下,不能更大。氮肥工业的发展尽可能快些,使农业生产有较 快的发展速度,这是完全必要的。每年增加二十万到二十五万 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已经比其他工业走快了很大的 一 步。我 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用挤掉其他部门的建设的办法,来加快氮 肥工业的建设,而必须在整个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全面安排的 基础上,正确部署氮肥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建设。在投资分配、 材料安排和设备制造上,既要照顾氮肥工业建设的需要,又要 照顾其他部门建设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在巩 固的阵地上前进,使氮肥工业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应该指出,就是按照上述的规模来建设氮肥工业,也必须做 极大的努力。能否全部如期建成,还需要几年的实践,才能 作出判断。 按照这样的规模来进行建设,应该怎样布点呢?我们认 为,应该尽先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粮食的高产区布点,然 后分期分批在其他地区布点。

  这样布点,就要把经济作物的分 散产区和粮食的 一 般产区的氮肥工业建设加以推迟,即使是经 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粮食的高产区,也要分成若干步骤来进 行。这同全国各地都希望普遍地发展氮肥工业的要求,是有矛 盾的。但是,按照现在材料、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条件,我们只 能这样做。过去的经验证明,如果实行与此相反的办法,全面 铺开,齐头并进,势必把有限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力量分散使 用,使建设期限拖得很长,不能按期形成生产能力,甚至造成 很大的浪费。实行集中力量、分期建设的方法,正是为了避免 上述缺点,大大加快建设速度。 以上是我们经过研究和比较以后得出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 工业的 一 些方针性的意见。 为贯彻执行上述方针,争取大型氮肥厂建设计划的全部完 成,建议采取如下几条重要措施∶

  第 一 ,进口重要材料。建设 一 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厂, 包括自备电站、自备焦炉、硝酸铵加工设备等在内,需要各 种重要金属材料共约 一 万吨。这些材料,目前国内生产不足, 或者不能生产,必须从国外购进,应该列入国家年度进口计 划,并确实保证所需要的外汇。这是能否完成今后三年氮肥厂 建设的关键。据化工部计算, 一 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需要的 重要材料,约需外汇三百二十万美元,五个厂共需 一 千六百万 美元。进口这些重要材料建设氮肥厂,比进口粮食有利得多。 三百二十万美元只能购买四万五千吨粮食,很快就吃完了。而 用来购买重要材料建设 一 个年产五万吨的合成氮厂,生产的化 肥每年可以增产粮食五六十万吨。为了组织这些重要材料的进 口,建议由化工部、 一 机部、外贸部成立专门的进口小组,决 定进口的详细货单,并进行其他各种准备工作。争取于五月底 六月初派人出国订货,根据品种规格成套分批定足。进口重要 材料的数量,除保证本年度的需要外,要逐步做到有 一 年的储 备。这些进口的材料,由化工部设立专门仓库保管,保证专材 专用。以便氮肥厂的设备制造和建设工程能够按计划进行。

  第二,定点制造设备。为保证氮肥厂设备的正常生产和成 套供应,过去制造氮肥专用设备的工厂,应该继续担任原定的 制造任务,同时必须由 一 机部指定 一 批工厂,给氮肥厂制造通 用设备〈如制氧机、冷冻机、鼓风机、阀门等)和各种电气设 备。所谓定点制造,并不是要求这些制造厂今后只生产氮肥厂 所需要的设备,不能为其他工业部门制造设备。这些工厂为其 他工业部门制造专用设备的任务,仍应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只 是要把制造氮肥设备的任务,在这些工厂中固定下来,避免现 在存在的氮肥厂所需要的通用设备不能保证供应或者不能如期 供应的现象。在定点制造以后,化工部和 一 机部负责供应专项 材料,制造厂就可以按期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供应,并不断地 提高质量。另外,原来由三机部所属工厂承担的制造氮肥设备 的任务,仍应由三机部继续承担几年内不变。

  第三,成套供应氮肥设备。氮肥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协 作关系很复杂。为了保证氮肥厂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大 型合成氨厂设计文件中的设备清单,组织设备的成套生产和成 套供应。同时,必须扩大氮肥设备的成套供应的范围,即除了 要保证氮肥主要生产设备和全部辅助车间的设备能够成套供应 以外,还要保证有关的洗煤、炼焦、电站、交通运输和公用工 程等所需要的设备,都能够成套供应。建议国家计委把大琅氮 肥厂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全部成套设备列人计划,由 一 机部成 套总局负责保证供应。氮肥设备的配套产品,凡不属于国家和 有关部统 一 分配的机电产品,以及需要向市场采购的五金、电 气器材(所谓三类物资)。应由物资总局、商业部分别成立专 门机构,负责供应,在氮肥设备实行全部成套供应,并把这些 供应关系固定下来以后,大型氮肥厂的建设单位可以不再参加 全国机电产品的订货会议。

  第四,保证国内材料的供应。建设 一 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 厂所需要的各种金属材料供约三万多吨,其中由国外进口的将 近 一 万吨,由国内生产供应的约二万多吨。这些国内生产的材 料,应该由 一 机部和化工部按照每年氮肥厂建设的需要,计算 数量,经国家计委核定分配指标,列入年度计划,确保供应。 制造设备的材料要提前半年预拨,专料专用,直拨到厂,以便 尽早制造设备。供应的材料,特别是铸造生铁,必须是合乎规 格的,以保证设备的质量。

  第五,消除配套设备制造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对制氧机、 冷冻机、压缩机、高压阀门、中压阀门、大电动机的需要量很 大,但是产量少,供不应求。这是目前机械制造工业中的薄弱 环节。为了不致因为保证氮肥厂建设的需要,而使其他部门的 建设受到影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扩建原有企业和加强 新产品的试制,在两三年内提高这些设备的制造能力。这 一 工 作,由 一 机部提出具体方案,报请国家计委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六,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今后建设大型氮肥厂,除 了做好设计计划任务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以外,必须按照先 材料、再设备、后土建的次序进行。这就是说,首先必须组织 好重要材料的进口和国内材料的供应;在材料供应完全落实的 基础上,组织设备的制造和成套供应;然后,再安排工厂建设 进度,组织土建施工。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样做,不但不会推 延建设时间,反而会加快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根据《陈云文选》第三卷刊印

  注 释

  〔1〕这是陈云 一 九六 一 年五月十六日为中央化肥小组起草的给中共中央的报 皆。原题为《关于加速发晨氮肥工业的报告》。间年八月十 一 日,中共中央将这个 报告批转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并国家计委、经委、化工部党组。批示 说∶ " 现将中央化肥小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发给你们,中央同意 该报告所提的发展大型寓肥厂的方针、部署和采取的措施。至于每年氮肥厂的建设 多少和建设进度、由国家计委在编制六 一 至六二年两年计划和长远计划时作统盘考 虑。除了国内要积嵌安排制造须肥设备外,还要积极的从国外进口必要的材料。在 国家计划内有建设项目的省、市、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应按计划安排,进行积极的准 备工作,搞好协作、以保证工厂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投入生产后的正常运转。 "


目录 下一篇:中共中央批转劳动部党组 《关于企业整风中建立和健全 定员定额制度的建议》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