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从中级法院回来的路上,杜培武很开心,他以为测试结果已 经帮他证明清白,今天晚上就可以回家看儿子了,他甚至在车上还不经意的哼 了几句歌,全然没有注意到周围押解干警的怪异眼神。此时,杜培武并不知道, 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比之前两个月更悲惨的遭遇,甚至险些丢了生命。而这 种悲惨的遭遇与专案组并未实施预审制度有很大关系。
预审制度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主要是指公安机关内部分设 侦査和预审部门,侦査负责侦破案件,调査取证,抓捕犯罪嫌疑人,预审则负 责对嫌疑人的讯问,并指导侦查部门补充证据。侦审分开可以使侦査环节多一 道工序,提高案件质量,强化内部监督。1954年,公安部召开了第六次全国 公安会议,要求公安机关应逐步建立正规的预审制度,并使预审程序合法合规。 各级公安机关相继建立独立的预审机构。“大跃进”期间,由于受到“左”的 思想影响,预审制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预审机构大幅度撤销,专业预审人员 裁减,预审职能弱化,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案件质量明显下降,错案频发,一 段时间内,甚至出现错案率居高不下的趋势。“文化大革命”时期,预审制度 遭到进一步破坏。在此时期,预审机构合并甚至被撤销,预审人员被分流或者 被调离,关于预审的很多法规和制度遭到破坏甚至被废止。1976年以后,基 本上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的乱局,预审制度逐步得以恢复,预审机构也得以 逐步建立和恢复。后来,实践中发现预审制度容易导致侦査责任混乱、影响办 案效率,要求将侦审职能合一的声音渐渐显现出来。到1997年4月,公安部 办公厅发布的《陶驯驹部长谈改革和加强侦査在案工作》中,分析了刑侦与预 审部门分立的弊端,强调侦审职能合并的必要性。其中重点是改革侦查预审分 设的工作体制,推进侦审一体化机制建设和预审制度。具体来说,主要是实行 侦审合并制度,该制度强调,并不是在侦查部门外另设立预审机构,而是要在 侦查部门内尽快实现立案、侦査、审讯、提请逮捕、移送起诉一体化的侦査预 审制度。从此,我国公安机关开始侦审一体化的实践。目前,全国公安机关也 没有完全实现公安部提出的侦审合并的目标,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部 分公安机关已经恢复或者正在着手恢复己撤销的预审机构,例如北京、上海、 深圳等。对于侦审分离还是侦审合一的共识目前没有达成。一般认为,侦审合 一 “有利于侦査活动的衔接,有利于减少侦査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有利于提高 侦査破案的效率,有利于减少机构和人员”等。然而“侦审合一”的预审模式
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因为整个侦査环节都由一组办案人员负 责,内部监督制约缺失,办案质量受到极大损害,甚至滋生非法取证手段。
杜培武案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回到戒毒所后,办案人员给杜培武戴上了 脚镣,喝令他交待杀害“二王”的犯罪过程。从6月30日到7月19日整整20天, 发生了令杜培武永生难忘的“高强度”审讯。审讯手段多种多样,杜培武肉体 和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折磨,这个经过三年警校历练的钢铁汉子,开始被迫低 下了不屈的头。整整20天,杜培武基本没有睡过觉,跪在地上回答问题就是 最好的休息,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缓一缓,补充一下体力。经过20天的折 磨,身为警察、曾经体壮如牛的杜培武已经不像样子了:目光呆滞,步履蹒跚, 两个手腕双脚踝均被手铐、脚镣吊烂、化脓,手背乌黑,肿得像戴着拳击手套 似的。在一系列酷刑下,杜培武开始按照警方的思路“供述杀人的罪行”,谈 到他知道了妻子和张晓波的婚外情后,怀恨在心,当晚假装与妻子约张晓波散 步,见面后把张晓波的枪骗到手,在车内开枪杀死两人。为了不挨打,他“不 仅要按照审讯者的要求说,而且尽可能地揣摩他们的意图”。编好了 “杀人现 场”,“杀人枪支”的下落却苦了杜培武。他“交代” 了一个地方,刑警们马上 就押着他去找,找不到就吊起来一顿毒打。杜培武绞尽脑汁想了一招——“枪 被拆散,沿途扔了,扔到滇池里了……”有了这段供述,办案人员松了一口 气,案件终于告破了。7月2日,杜培武正式被刑事拘留。1998年7月19 H, 杜培武被送回看守所。专案组的一个小头目警告说:“如果翻供小心收拾你!” 进入看守所几天后,杜培武慢慢缓了过来,在向在押犯了解看守所民警不会打 人的情况后,他写好了《刑讯逼供控告书》,交给驻所检察官范显,7月29日, 这位检察官当着上百名在押疑犯和管教干部的面,为杜培武拍下4张伤情照片。 这4张照片在日后的翻案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来源:迟到的正义:影响中国司法的十大冤案
主编/何家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