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生活与法

若刑法适用违背大众正义观就有损刑法权威性

2022-09-20张明楷 A- A+

  刑法规范首先是裁判规范,刑法的适用是一门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刑法学必然具有专业性。但仅注重刑法学的专业性还远远不够,不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刑法理论不是好理论。刑法是正义的文字表述,适用刑法就是实现刑法的正义性。但是,“民间正义位于法律体系的核心位置,至少在开放社会里是这样”。如果刑法的适用违背大众的正义观念,就会有损刑法的权威性。所以,需要实现民间正义与法律正义的融通。刑罚机能的发挥,依赖于现阶段民众意识的认同。“如果刑罚不符合国民的‘规范意识’‘正义感’,刑罚制度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机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刑法学了解和尊重民间正义。

  第一,刑法学要实现民间正义与法律正义的融通,就必须获得真正的民意。刑法学者既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视为民意,也不能将不同于自己观点的民意视为糟粕。

  第二,刑法学者要善于与民众沟通,使民众接受具有普遍性、进步性的法理念。当下,刑法学者的部分观点与民意存在明显的对立。当网民对某个案件形成压倒性意见后,即使刑法学者认为网民意见并不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但为了避免挨骂,也基本上保持沉默。虽然不可能认为刑法学者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但应承认的是,民众在某些方面还没有接受具有普遍性、进步性的法理念。所以,刑法学者需要与民众沟通。例如,民众常常特别憎恨犯罪,因而主张从严打击各种犯罪。刑法理论倘若单纯从学理上论证重刑主义的弊端,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引起民众的反感。对此,只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讲理。例如,美国学者针对美国的严打措施指出:“近几十年对于犯罪的‘从严’措施对犯罪率的降低仅起了一点点作用,却花费了数千亿美元。除了花费巨大和收效甚微之外,‘从严’措施的核心内容即大规模的监禁措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倘若我国也有相关的实证数据,相信也可以消解民众的重刑主张。

  第三,刑法学者应当撰写通俗性读物,面向社会大众举行刑法学讲座,普及具有普遍性、先进性的法理念。

  顺便指出的是,刑法学者还应多撰写介于教材与专著之间的、适合本科生阅读的“通俗”读物。法学的重心是教育而不是研究;法学教育不能只注重少数,而应注重绝大多数(应当注重培养本科生)。可是,迄今为止,一直少有适合提升本科生法律思维能力、法律适用技巧的“通俗”作品,也基本没有以本科生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学术刊物对引用率、转载率、影响因子的比拼仅对少数人有意义,对培养本科生几乎没有作用。即使原本有可能成为适合本科生阅读的刊物,也要想方设法提升“档次”,刊发本科生看不懂的论文。很难说这是法学繁荣的美好景象。不管研究水准多高,只要不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法科学生,法学就是失败的。只有全面提升本科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与法律适用水平,才有可能全面提升刑事司法能力,树立刑事司法权威,进而使刑法理论与刑事司法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节选自:《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第2期。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