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平等权利

直面中国阶层固化现实 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2017-04-19陶舜 A- A+

  就当下中国而言,阶层固化了吗?

  答案因人而异。有人说固化了,因为通过教育,阶层会遗传。有人说阶层固化论不成立,当今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如马云、王卫、刘强东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员王宝强就是农民家庭出身。

阶层固化

  需要强调的是,阶层固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更多需要着眼于整体,少数个案并不能说明什么,王宝强的逆袭证伪不了阶层固化。通常,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就会愈加明显。

  近期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网民“河森堡”讲述的两个故事让人陷入深思。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北京东郊的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带学生来国博上课,不仅晚到了一小时,还要求提前一小时返校,把原定2小时20分钟的参观时间压缩到了20分钟。这么做的原因很奇葩:“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在“按时吃营养餐、不增加支出”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所学校的取舍是果断的。不仅是价值观,讲解员还有直观感受,这些学生“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作为对比,“河森堡”还谈到北京东四的一所重点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该校不仅主动要求去国博开眼界,当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相映成趣的是,讲解员认为这些五年级学生的素质完全碾压前述初二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一句“伪楚”令讲解员大为震惊,这个北宋灭亡后短暂存在的政权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家境优渥,家长大多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这两个故事发人深省,也的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优势家庭对于培养孩子,无论社会资源还是价值观,都比普通家庭高出一大截,他们的孩子将来也相对更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我看来,与其说阶层固化不如说是阶层世袭。而且我注意到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那所普通中学之所以要赶回学校吃营养餐,可能是因为无法使用国博的内部餐厅,但东四那所尽人皆知的重点小学就能——尽管后来他们集体决定要放弃这一餐。现实中人们缺的并一定是更好的价值观,而是真的缺资源,资源的匮乏往往会拖累价值观的升级与实践。资源的差异体现在教育上的效果极为惊人:一项针对家长职业的研究显示,排名前5%的中学输送了50%的北大学生,前20%的中学输送了80%的北大学生,越是不发达地区,重点中学越重要。

  阶层世袭是阶层固化的一部分,但并非最核心的部分,更不是全部。关键在于阶层流动通道是否通畅,人们希望畅通向上流动的进阶通道。中国人的阶层流动与政府的关系很密切,恢复高考以来,考大学一度是最重要的阶层进阶通道,它关连着工作分配与相应的福利体系。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以后,考公务员成为另一个进阶通道。后来创业、炒房成为又一个通道。在这过程中,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从“读书无用论”到“工作无用论”的演变。无论如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进阶。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挣脱时代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他们被视为英雄。从国际格局来看,当下中国虽然阶层固化挺严重,但仍然充满机会。《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这是一个世界趋势。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社会阶层的固化会带来两大后果,一是社会流动陷入凝滞化,长久下去社会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甚至出现断裂。二是社会情绪日益激化,人们担忧,社会关系一旦干燥化,很容易摩擦走火。对社会来说,不必讳疾忌医,承认阶层固化有利于公共政策的优化和调整。研究和讨论阶层固化有可能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为了更宽广的公平与整体的进步,将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是必要的。而对个人来说,抱怨阶层固化毫无意义,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失去斗志,从而错失更多机会。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